图片 图片 图片
首页 犍为县玉屏镇长沙村:从“空心村”到省级示范村的蝶变之路

犍为县玉屏镇长沙村:从“空心村”到省级示范村的蝶变之路

发布时间:2025-06-12                    信息来源:犍为县政协

青山叠翠,溪水潺潺。走进犍为县玉屏镇长沙村,一幅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新铺设的沥青路延伸至田间地头,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粮油基地里农机穿梭轰鸣,文化广场上村民载歌载舞……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人口外流、产业凋敝的“空心村”?短短数年间,长沙村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旺、百姓富的乡村振兴蝶变之路。

政协力量下沉:精准赋能产业升级

自“双助”活动开展以来,犍为县政协组织委员下沉定点帮扶,为乡村发展注入专业力量。委员们深入田间地头,为粮油基地建设提供全程技术指导。通过引入耕地、播种、收割全程机械化设备,农业生产效率提升10倍以上,彻底改变了传统耕作模式。聚焦乡村基础设施薄弱痛点,联系该镇的县政协领导大力呼吁,促成485万元以工代赈项目落地,新建沥青路、生产便道等设施,惠及周边4000余名群众;同时帮助争取上级资金1000余万元投入党群服务中心、现代化粮油社会化服务中心等多个基建项目,全面筑牢乡村发展根基。协调引入“村集体+公司+农户”合作模式,推动240余户村民流转土地1000余亩,打造高标准粮油蔬菜轮作基地,年产量超800吨,有力夯实了“天府粮仓”示范片基础。

界别联动发力:激活产业与治理 “双引擎”

县政协各界别委员发挥专业优势,在长沙村产业增效与乡村治理中双向发力。农业界委员结合长沙村及周边实际,提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建议,长沙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50万元采购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等农业机械10余台,为玉屏镇及周边乡镇提供全程农业机械化服务,使农业生产成本降低30%。经济界委员指导长沙村建立“保底分红+二次分红”收益机制,不仅让村民获得每亩400元保底分红,还可分享流转价差红利,同时促成集体经济土地流转创收30万元,吸纳就近务工6000余人次,拉动人均增收7000元。县政协委员还积极参与修订村规民约,推动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规范运作,靶向整治大操大办、高额彩礼等陋习,培育文明乡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村“两委”一起组织开展法治宣传、环境整治等活动,构建“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治理格局。

创新协商机制:打通民意“最后一公里”

县政协坚持示范引领,打造长沙村协商议事示范点,建立协商议事室、议事院坝、议事亭,构建多元协商场景。镇工作联络站定期组织住镇政协委员走访农户,2025年累计收集道路修缮、道路美化亮化等民生诉求27条,推动诉求解决率超90%,让村民急难愁盼事事有回音,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政协离大家很近,委员就在身边。针对土地流转矛盾、产业发展布局等核心议题,召开“院坝协商会”2场,通过面对面沟通、面对面议事,促成村民与集体经济合作社达成共识,土地入股参与率从 65% 提升至 98%,做到了“协商为民、群众满意”,也起到了凝聚人心、凝聚共识的作用。

如今的玉屏镇长沙村,在获评“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成效优秀村”的基础上,正朝着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目标迈进。村党支部书记李吉海信心满怀:“我们将继续发挥‘有事来协商’协商平台作用,在镇工作联络站的精心指导下,朝着既定目标昂首迈进,接下来我们计划引入冷链物流中心,建设有机蔬菜深加工生产线,让村民腰包更鼓、村庄更美!”

“从市级贫困村到省级示范村,长沙村的振兴之路,是犍为县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生动实践。”犍为县政协主席冯柏清表示,下一步,县政协将继续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以政协镇工作联络站为支点,以“院坝协商”为纽带,充分发挥广大政协委员专业特长,为乡村振兴凝聚更多智慧与力量,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在更多乡村变成现实。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政协乐山市委员会版权所有

地址:乐山市市中区天星路349号

备案号:蜀ICP备14027214号

扫一扫关注

乐山政协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