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0 信息来源:井研县政协
近年来,井研政协在市政协的精心指导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县委中心工作,以同心共建、主题读书、有事来协商、双助等活动为载体,强素质、提能力、展作为,为井研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主题实践铸魂提能,跃升“同心向党”新高度
(一)抓关键,突出“党组+党支部”。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常态化开展中心组学习。围绕年度计划落实和阶段性重点学习内容,将主题读书实践活动同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等相结合,构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引领学、支部会议定期学、全体委员常态学的学习体系。全年,通过政协党组会议、主席会议、常委会会议、委员学习培训会等开展集中学习40余次,覆盖1000余人次。
(二)抓统筹,突出“线上+线下”。线上利用“蒲亭书院”微信群、井研干教在线等,引导委员多读书读好书,让学习成为习惯。线下依托“书香政协”阅览室、政协文史馆、县图书馆,引导委员和机关干部静心读书,定期组织读书分享,全年共组织开展“悦读悦美·委员讲堂”4次、参观学习2次。
(三)抓结合,突出“理论+实践”。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紧贴县委中心工作,坚持将读书活动与“三农”、经济、民生等工作相结合,选题与专委会履职方向相结合,为年度协商与监督任务服务,指导界别委员结合履职实际思考、带着具体问题调研、围绕协商课题讨论,在共学共进中坚定信仰、同心向党。
二、“言而有行”聚识聚力,拓展“初心为民”新路径
(一)打造“一个品牌”。持续深化县镇村三级协商平台,落实政协主席会议成员、专委会分片区联系镇、村工作制度,构建上下联动的组织体系,打通有事来协商“最后一公里”,着力打造“有事来协商·言而有行”特色品牌。
(二)把握“两个转变”。统筹“建、管、用”,本着“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协商平台就建在哪里”的原则,围绕产业园区、便民服务中心等重点场所,将原有的110余个村(社区)级说事堂、说事亭优化为60余个,实现协商平台从“有”到“优”转变;按照“全体动员、全员参与、全员履职”原则,推进委员“双入”,推动市、县政协委员下沉,与群众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协商,扩大参与面,实现协商平台从重“建”到重“用”转变。
(三)聚焦“三个创新”。创新办理机制,针对民情民意具体诉求,根据问题解决难易程度,实施“ABC+X”分类办理方式,全年开展县镇村三级协商活动130余次、解决问题120余个,有效提升协商成效。创新开展协商民主青少年教育实践活动,构建“实践基地+政协联络站+实践点(学校)”活动体系,设立“辅导员+专委会”指导制度,向青少年广泛播撒制度自信种子,厚植协商民主情怀。截至目前,开展模拟协商、模拟提案展评、知识进课堂80余次,征集模拟提案38件,参与学生700余人次。创新“制度更新”机制,结合省、市政协部署要求,更新完善《“有事来协商”议题确定和办理制度》等10项制度,推动协商更加科学规范。
(四)突出“三个加法”。突出“协商+建言资政”,组织开展“我为高质量发展献一策·有言有为”活动,引导委员围绕“有事来协商”收集的建议、反映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并跟踪督办。突出“协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进一步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细化联系方式、数量、频次,推动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工作落地落细。突出“协商+考评”,将镇(街道)推进“有事来协商”工作情况、部门办理协商成果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建立协商评价机制和积分考核办法,以考促干,推动协商成果落地见效。
三、服务中心有力有效,激发“同心共建”新动能
(一)搭建平台载体定向施力。围绕县委“工业强县、农业兴县”发展主线,在白井干渠工程、“百里粮油走廊”、“百里柑橘环线”等重要点位建设“同心共建现代化井研”委员履职实践基地7个。全年以基地为依托,组织开展调研视察、政策宣传、技术讲解等活动30余次。
(二)围绕中心大局精准发力。聚焦县委重点工作,围绕“加强无骨鸡爪行业监管,促进食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开展协商活动,将“建言之智”转化为“发展之效”。全年向县委、县政府报送协商建言成果、调研报告13件,获党政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11件。
(三)顺应群众期盼持续用力。密切关注群众医、食、住、行,围绕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食品安全等工作开展视察监督,形成报告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参考,助推一大批“建议清单”转化为“成果清单”。
四、“双助”活动走深走实,构建“齐心奋进”新格局
(一)全力“助”,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建立竹园镇高石坎村、集益镇界牌村、研城街道新兴村3个涉农委员履职实践基地和3个涉农委员工作室,发挥曾德权、漆军等委员在农业生产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打造产业示范园,免费向农户提供种植方面技术指导和就业岗位等形式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将委员个体的“点”和全社会的“面”贯通起来,以“先行路”拓宽“共富路”,在先富带共富中答好委员高分“答卷”。
(二)用心“帮”,彰显政协为民初心。聚焦全县“三农”重点,围绕“加快推进百里粮油走廊建设,助力打造高水平‘天府粮仓’”“加快推动晚熟柑橘产业提档升级,助力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等开展协商议政,撰写《加强全县柑橘人才培育 推动井研柑橘优质发展》等提案9篇;围绕大沼项目运营、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建设情况等开展视察监督,提出建议意见80余条,在助推改革发展中彰显政协作为。
(三)方式“新”,搭建民生服务桥梁。进一步拓展为民服务路径,发挥“农林水组微信群”作用,及时发布涉农政策、新型农技推广和产销信息等内容,组织委员在线学习。组织机关干部和界别委员围绕柑橘产业发展、茶产业发展等主题进行读书分享,凝聚思想共识和智慧力量。2024年,依托界别委员工作室、镇(街道)政协工作联络站等平台,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指导等30余次,受益群众达3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