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23 信息来源:乐山市政协
强化县城产业支撑能力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罗宁常委的发言
一、助企强企,在“县域本土”上做文章。一是提振本土企业发展信心。鲜明政策导向,在本土企业新增投资、技改扩能等方面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优化完善市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和特派员制度,定期研究企业困难问题和项目建设,选派干部驻企帮扶,真挂联、真助力、真帮扶,协助解决要素保障、资金申报、项目审批等困难问题。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制定政商交往“正面清单”“负面清单”,支持政府部门光明正大、坦坦荡荡与民营企业家交往。二是培育壮大本土企业家队伍。扎实推进“十百千”民营企业家战略性培养计划,举办高端联谊会、表彰大会,利用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企业家大讲堂等载体开展企业家培训,加强新生代企业家培育,研究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医疗服务、子女教育等企业家留乡保障体系,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家归属感与获得感。三是破解要素瓶颈。全面清算闲置土地、闲置厂房、闲置校舍等固定资产,加快低效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和腾笼换鸟,分门别类招引项目入驻改造,解决用地难题。积极协调页岩气、水电等资源留存政策,给予本地更多的用电用气指标和优惠价格,降低企业用电用气成本。
二、发挥优势,在“县域特色”上做文章。一是加强县域协作互通,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明确产业定位,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市级层面梳理明确“4+5+5”现代产业体系链条布局,支持区县强化特色产业规划研究,“一县一主业”打造产业地标。强化县域协作,县域抱团招商、联动招商,建立市域外招引项目首报首谈制度,避免区县间的竞争内耗和资源浪费。二是加快园区提档升级,夯实产业集群承载力。提前谋划五通、犍为两个化工园区认定后的产业集群招商和关键要素保障等问题,强化化工园区安全应急管理,确保福华化工延链项目、犍为磷酸及下游项目尽快落地形成新增量。以犍为经开区马边飞地园区为试验田,探索跨区域合作新模式新机制,推动“三县一区”异地发展工业。把握新一轮国家开发区公告目录修订契机,推动省级开发区整合优化,强化园区单位面积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率考核,积极争取各类园区改革试点,打响园区品牌。三是加速培育链主企业,增强聚企成势带动力。围绕晶硅光伏、绿色化工、核技术应用、新型建材、食品饮料等重点主导产业实施“链长制”,由市领导担任“链长”,组建产业链培育工作专班,统筹招商、引才、创新等重大事项。培育链主企业,结合“雁阵培育行动”建立链主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配套制定扶持政策,支持其科技攻关、设备升级、品牌推广。引导链主企业深入挖掘供应链协同,吸引关键配套落户,带动区域产业链发展。
三、强化创新,在“新质生产力”上做文章。一是强化科技创新主导。柔性引进院士、国家级领军人才等高端科研人员,加快建设乐山西部硅材料光伏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核技术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实施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持续巩固技术科研优势。提升中科乐美等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企业层级,以此为基础积极对接中科院等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在乐山联合设立成果转化基地,支持国资企业股权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开发贴合科创企业需求的科技金融产品,加速产业转化。二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用好财政部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红利,联动金融担保等政策,实施百亿技改百企升级工程,支持传统产业吸收借鉴并应用成熟新技术、新模式,助力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设备改造、技术革新。加快推进“智改数转”,建设“智改数转”赋能中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综合服务中心,先于全省提前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三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壮大新兴产业,支持沙湾德胜、夹江新万兴、峨眉中山新材料等具有技术优势和行业竞争力的领头企业技术研发、市场拓展,推动上下游企业集聚,提升我市在钒钛、碳纤维、高温合金等新兴产业的竞争优势。布局未来产业,主动对接中科院、北方稀土等科研院校或大型央企,围绕稀土新材料、新型储能和氢能综合利用等共建中试平台,提升中试熟化能力,加速成果转化与应用。
四、以城带乡,在“城乡融合”上做文章。一是建设便利城区和美乡村。用好最新政策,以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土地政策支持老旧小区改造更新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政策,推进县城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县城服务功能,打造宜居、智慧县城。学好“千万工程”经验,接续实施建制乡镇场镇建设管理服务提升行动、农村“厕所革命”和环境卫生“五清”行动,实施农村路灯照明工程,加强农房建筑风貌引导与管控,打造县城后花园。二是发展富民产业带农致富。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强化与农夫山泉、峨眉雪等品牌合作、开发新品,就近消纳我市前几年规模种植的柑橘、核桃、猕猴桃等农产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擦亮“峨眉山茶”区域公用品牌,统筹推进峨眉、犍为等重点产茶县差异化错位发展,加大富硒红茶、白茶、黑茶、抹茶等多元茶品开发,推广夏秋茶机械采摘,提高茶农综合收入。争取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用地入市政策落地,发展农村旅游、康养等产业。借鉴台湾精致农业、文创农业等做法,围绕特色农产品的种植采摘、深度加工、旅游体验、营销等环节,让游客深度参与,最大限度提升价值。三是支持就业创业吸纳人口。提升就业吸引,支持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稳岗扩岗,改善制造业企业生产生活条件。拓展农业就业空间,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乡村新业态,就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支持创业孵化,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加强创业辅导,通过免租或低租吸引入驻,提供优惠政策和税收支持,降低创业成本。
做强晶硅光伏产业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陶红委员的发言
一、增强信心,坚定发展晶硅光伏产业。省委省政府明确支持乐山“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绿色硅谷”。目前,晶硅光伏产业周期性深度调整,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依然光明,要坚定不移发展先进制造业,持续壮大千亿产业集群。要积极向省级争取财税支持力度,对光伏产业重点布局的市、州给予更多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将地方晶硅光伏产业新增税收省级留存部分按比例返还,用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快省级化工园区的申报认定和国家级经开区创建工作,构建晶硅光伏、绿色化工、稀土新材料产业平台,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二、强链补链,加快建成“中国绿色硅谷”。瞄准晶硅光伏“硅料—单晶拉棒切方—切片—电池片—组件”全产业链条,实现招优引强,提高整体竞争力。一方面,依托永祥、晶科、协鑫等行业头部企业,加速建设现有项目,加快落地储备项目,做大做优现有产业链。另一方面,紧扣全市“一中心两基地三区块”布局,以“中国绿色硅谷”创新基地为引领,做大光伏组件、储能设备、光伏电缆等后端环节。同时,谋划新赛道,布局光电信息产业园、光伏及新材料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支持电池片、组件、储能等项目落地,全力打造“大硅谷”承载体系。
三、多措并举,统筹强化产业发展基础。积极向省上争取电价政策,比如“丰期常规直购、枯期绿电交易”、支持光伏项目投资建设光伏电站等。适时调整优化光伏企业电费补贴政策,并及时兑现市、区两级共同承担的电费补贴。积极协调国网电力公司提前布局、建设变电站,更好推动园区项目落地。积极向上对接,推动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进一步倾斜能耗指标。同时,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与企业共渡难关。
四、协同联动,推动产业反哺城乡融合。在推动壮大县域经济的进程中,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实现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加强政府引导,进一步强化产业反哺作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通过“百企兴百村”等活动,推动企业发展不断回馈社会,持续提升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积极对接企业最大限度稳定就业,创造条件开拓就业渠道,市级相关部门及时给予全额失业保险基金支持。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强科技研发,进一步降低成本、节能降耗。同时,建议在招商引资时,通过政策倾斜等措施同步引进企业研发机构,在优势产业培育壮大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做优做强食品饮料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谭勇强常委的发言
一、构建现代园区,推动产业聚集。一是规范园区建设。全面规划绥山片区“食品饮料产业园”和高桥片区“食品饮料核心区”,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化农业园区发展体系。二是推进设施建设。建成集生态产业链设计、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运用为一体的生态型产业聚集发展区,提升承载能力,推进产业园区向集聚化、特色化、信息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三是打造产业集群。加强产业上下游紧密联系,推动上下游关联企业集聚,精准招商、延链招商、补缺招商,引导优势产业、企业、资源和要素向工业园区集中发展,增大企业对区域的依赖度。
二、培育梯度企业,壮大市场主体。一是培育好龙头企业。实施重点企业帮扶服务制度,重点培育壮大农夫山泉、叠川威士忌、竹叶青等大企业,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培育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壮大,引导“个转企”“小升规”,激活规下企业活力。三是建立大中小企业共生发展生态。支持龙头企业引进上下游关键配套企业,做好惠企政策直通车及技术、人才、融资、市场等方面服务,促进中小微企业与龙头企业“手拉手”抱团发展、协同发展、创新发展。
三、促进精深加工,加强品牌建设。一是提升精深加工研发能力。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支持企业采取自主建设、产学研合作、联合共建等方式设立研发机构。二是建立创新平台。推进校园企协同创新和产学研融通创新,培育建设一批技术、产业、制造业创新平台,争取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在峨布局。三是培育保护产品品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相关产学研技术联盟开展国标、行标、企标等标准制修订,推动食品饮料产业标准化、品牌化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开展老字号、非遗、绿色认证、有机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报,抓好食品经销队伍建设和流通模式创新,提高“峨眉山”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加强融合发展,提升产业赋能。一是发展“工业+旅游”模式。实施工业旅游“点、线、面”布局,重点打造竹叶青·论道禅文化体验园、峨眉山(叠川)麦芽威士忌酒旅融合地、南部禅茶和万佛藤椒示范园、中药制剂保健品基地等,构建以“优质原料基地+食品饮料产业+生态旅游”为特色的工业旅游体系。二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食品饮料产业“带一促三”作用,引导企业向前延伸带动农户建设原料基地,向后延伸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养老健康等新服务业,实现全产业链的自我循环,创收增量,提高产业融合深度和广度。三是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鼓励龙头企业建立全数字化管控智能化工厂,助推传统食品饮料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同时,提高营销数字化能力,驱动新一轮产品创新迭代。
五、注重政策引领,加强要素扶持。一是优化扶持政策。建立行业专项发展基金,重点用于扶持核心企业。加强金融支持,创新扶持方式,支持企业上市、发债及利用商标、专利、技术等贷款融资,强化政银企有效协同。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和本土人才培育,渐次培养一批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适用型人才,同时,创新技能培训机制,提高企业技术人才占比。三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开展土地整治,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实施“标准地”和“亩均论英雄”改革,优先向科技含量高、投入产出率高的重点企业项目配置土地,同时,采取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保障重点领域项目的土地供给。
以产业发展为抓手
激发城乡融合发展新活力
龚飞委员的发言
一、做强主导产业,推动集群发展。加大对主导产业的扶持力度,对现代纺织产业,不仅要精准招引头部企业,还要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打造现代纺织生态圈,同时推动传统纺织企业转型升级,利用新技术进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对小农机行业,要强化科技创新,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如川农大、省农科院等,加快适宜丘陵地区农机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打造丘区小农机创新应用集群县。
二、完善园区配套,放大集聚效应。完善四川井研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优化园区布局,提升园区的产业项目承接能力,推进“产业园区”向“产业新城”转变,同时实施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加快推动一批纺织、农机制造、农业精深加工、新质生产力龙头企业入园,形成示范带头效应。
三、科学规划布局,推动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利用井研的农产品产地优势,推动“种养殖在乡村、加工配送在县城”模式,就近就地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创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和园区。聚焦县、乡、村产业链群融合发展,以推进现代纺织园、特色产业园、马踏工业园建设为抓手,推动形成龙头带动、多点支撑、各具特色的三级产业体系,充分激活县、乡、村产业经济发展活力。继续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条件,缩小城乡差距,如在教育、医疗、文体等领域投入,提高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强化犍为茶花产业支撑
促进城乡融合式发展
魏小玥常委的发言
一是政策扶持、资金投入茶花产业发展。政府应加大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降低茶花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大对茶花产业的资金投入,支持茶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产品研发等,提高茶叶、花卉品质和附加值。同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茶花产业领域,推动茶花产业多元化发展。
二是技术创新、转型升级茶花产业链条。加强茶产业技术创新,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提高茶花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茶花产业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茶叶种植、加工和营销等环节的效率和质量。例如,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茶园花园智能化管理,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市场分析和消费者行为研究等。
三是市场导向、持续做大茶花产业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茶叶种植品种和产品结构,生产符合消费者需求的茶叶产品。同时,加强市场调研和预测工作,为茶花企业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支持;注重茶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行绿色种植、生态加工等环保理念和技术手段;加强茶园花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确保茶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渠道包括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等提高茶叶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和销售额度。同时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拓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四是要素流动、协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引导城市资本和人才进入农村投资茶花产业项目,推动城乡土地资源互补利用;吸引城市资本和人才进入茶花产业领域投资创业或提供技术支持等服务;加强城乡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互补合作,如利用城市销售网络和渠道优势销售农村优质茶叶产品等。同时,推动城乡在文化传承、旅游发展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发展。
五是培育品牌、打造县域特色茶花产业。加强犍为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和特色优势。同时,加大地理标志产品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认知度和购买意愿;实施知名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茶叶品牌。通过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提高犍为茶花产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拓展国内外市场渠道。
民营经济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张宁常委的发言
一、突出“引”字,提振发展信心。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持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针对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波动、信心不足等问题,加大力度宣传及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没有变”“两个毫不动摇”“自己人”等系列重要论述,宣传解读党中央关于民营经济的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1+2”系列惠企政策,引导民营企业消除顾虑、放下包袱、安心发展。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如举办专题讲座、制作易懂的政策解读视频,以提高政策知晓度。
二、突出“活”字,激发发展活力。坚决破除各种歧视性限制和隐形障碍,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积极支持民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领域,确保民企享受公平待遇,切实保障民企合法权益。健全民营经济发展协调机制,加强政策统筹协调,避免政策碎片化,督促落实财政、税务、科技、金融等各类惠企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建立反馈机制,让民营企业能及时反映遇到的问题,以便政府快速响应和解决。
三、突出“育”字,加大扶持力度。深入实施民营经济发展倍增计划、民营企业雁阵培育行动和“十百千”民营企业家战略性培养计划,制定针对性强的扶持计划,提供专项培训、技术支持和财政补贴,引导民营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持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培育更多领航企业、瞪羚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稳步提升民营经济增速和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通过产业转移、政策倾斜等方式,缩小各区县间的发展差距。实施区域协同发展项目,引导优势产业向欠发达地区延伸,扶持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
四、突出“新”字,推动转型升级。引导民营经济人士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争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智改数转”,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能,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引导民营企业把创新放在首位,可设立创新基金,奖励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的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提供税收优惠、科研经费支持,吸引高层次人才,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
五、突出“服”字,优化涉企服务。深化“两个健康”,深入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完善市级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商协会机制,常态化开展“两个健康”党政企“面对面”活动,切实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严格执行《四川省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试行)》,支持企业家敢闯敢干敢投,不断激发民间投资力度。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政策执行效率。深入推广线上服务平台,实现“一网通办”,减少企业办事成本。